实验室成果 实验室成果
研究报告

【国际贸易研究动态】2025年第06期

发布时间:2025-07-01
浏览次数:11

国际贸易研究动态栏目旨在推送《中国社会科学》、《经济研究》、《管理世界》、《经济学(季刊)》、《世界经济》等中文权威期刊发表的的国际贸易领域目前已经更新的最新一期研究成果,力求为大家提供及时、准确、高···


国际贸易研究动态栏目旨在推送《中国社会科学》、《经济研究》、《管理世界》、《经济学(季刊)》、《世界经济》等中文权威期刊发表的的国际贸易领域目前已经更新的最新一期研究成果,力求为大家提供及时、准确、高质量的国贸领域前沿动态。




文章目录






经济学(季刊)》 2025年第3期

制度型开放促进了本土企业创新——基于标准开放视角

外部供给冲击、生产网络与货币财政政策协调

后疫情时代全球经贸秩序变迁如何影响经济增长? ——基于一般均衡结构模型的量化模拟分析



《世界经济》 2025年第6期

全球产业链中心地位与中国企业创新:基于复杂网络视角

外需冲击与国内供应链调整:生产网络的扩散效应






文章内容介绍





经济学(季刊)



制度型开放促进了本土企业创新——基于标准开放视角



杨志浩  洪俊杰 


摘要本文以外资持股企业参与制定我国国家标准为契机识别标准开放,考察了标准开放对本土企业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标准开放促进了本土企业创新,通过中外企业协作、市场竞争和信息传递机制发挥作用,并沿循产业链影响上下游创新。此外,标准开放推动了企业产品升级与出海、国内外标准统一和外商资本稳定。本文阐释了稳步扩大标准开放的意义。

关键词:标准开放;国家标准;创新

研究方法:实证分析

研究数据:本文使用的数据来自全国标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商务部外商投资综合管理平台、国家统计局、海关总署和国家知识产权局。

研究贡献:第一,回应发展中经济体的开放选择问题。当前经济全球化步入深度调整期,发展中经济体的制度型开放关乎经济全球化能否向更深层次演进。然而,发展中经济体是否选择扩大制度型开放,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制度型开放能否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积极影响。基于中国情景,近年来学界从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张洪胜等,2023)、资本市场开放(李金甜和毛新述,2023)和边境内开放政策(王孝松和常远,2023)等视角,探讨了制度型开放的经济效应。遗憾的是,鲜有研究基于标准开放视角探讨发展中经济体的制度型开放问题。本文试图填补这一空白,为发展中经济体推行标准开放提供经验借鉴。第二,回应标准与创新领域的研究争议。现有文献在标准如何影响创新问题上存在巨大争议(Manders et al.,2016),干净识别二者之间的因果关系是解决现存争议的重要切口。本文率先检验了标准开放对本土企业创新的影响,借助“重要技术标准研究”专项试点政策构造准自然实验,利用美国国际投资头寸构造工具变量,为标准领域的因果推断提供了新思路。第三,回应标准开放的指标量化和数据库建设问题。标准开放的量化方法是影响该领域研究进展的重要问题,本文较早匹配了国家标准信息数据库和外商投资审批(备案)数据库,以外资持股企业参与制定我国国家标准为契机,构建并测算了行业层面的标准开放度指标。与此同时,本文结合海量工业企业的财务、专利、贸易和投资数据,搭建起从微观层面研究标准开放问题的数据基座。





外部供给冲击、生产网络与货币财政政策协调



侯淑婷 王义中


摘要:本文研究外部供给冲击经生产网络传导而产生的影响,以及最优政策协调方式。研究发现:外部上游和中下游供给冲击会影响本国不同生产阶段的产出、自销和出口;投入产出波动取决于本国对外国产业链的依赖程度、自主垂直化程度和金融网络约束强度;面对外部上游冲击,最优协调政策是通过降低利率和财政补贴以减轻融资成本,而面对外部中下游冲击,最优政策是提高利率以吸引外资流入和增加央行债券购买以维持流动性。

关键词:生产网络;货币政策;财政政策

研究方法:理论模型、实证分析

研究数据:本文使用的数据来自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世界银行数据库、中国国家统计局、美国经济分析局和WIOD数据库

研究贡献:第一,在研究内容上与既有文献相比有一定差异。例如,Di Giovanni et al.(2022)探讨了外部冲击和全球供应链问题对通货膨胀的影响及货币政策应对。Wei and Xie(2020)强调了生产网络中的最优货币政策设计,尤其是生产者价格通胀作为政策目标的重要性。然而,本文运用两国一般动态均衡模型探讨外部供给冲击发生在不同生产阶段对投入产出波动的影响,并基于拉姆齐框架分析了应对冲击的最优协调政策。第二,在理论模型的刻画上与既有文献相比有一定差异。例如,Wei and Xie(2020)建立了含有多阶段垂直生产链的小型开放经济模型。然而,本文在两国新凯恩斯模型中精确刻画了跨国的多阶段生产网络,并将模型与中美两国的实际产业链结构相匹配。不仅如此,Dedola and Lombardo(2012)、Bacchetta et al.(2022)分别建立了含有不完备国际金融市场和投资组合调整成本这两类金融摩擦的两国模型,然而,本文结合生产网络的投入产出关系,建立了含有企业内外部投资约束和机构投资部门跨国投资费用这两类金融摩擦的两国模型。金融网络一端连接着商业银行和机构投资部门组成的两国金融机构,一端连接着生产网络各个生产阶段的两国企业,构建了与产业链各节点相对应的金融网络。




后疫情时代全球经贸秩序变迁如何影响经济增长?

——基于一般均衡结构模型的量化模拟分析


李春顶  李董林  辛贤

摘要:后疫情时代的经济增长是世界经济关注的焦点。本文使用一般均衡结构模型量化模拟全球经贸秩序的变迁对世界和各国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发现:第一,地缘政治冲突和贸易保护主义冲击全球经济增长,贸易保护主义的负面影响更显著;第二,中美经贸博弈不利于双边以及世界经济的增长,双边合作的增长效应明显,竞争的排他效应突出;第三,多边贸易体制瓦解将产生广泛的负向冲击;第四,区域贸易协定的发展将推动成员国和世界经济的增长。
关键词:经贸秩序;经济增长;量化模拟
研究方法:理论模型
研究贡献:第一,理论建模上,在经典模型的基础上,引入了增加值贸易、“内生货币”结构以及关税和非关税壁垒的机制,能够更加准确地分析一系列全球经贸秩序变迁情景带来的经济增长效应。第二,量化模型参数校准上,对传统弹性取值是确定值进行了拓展,设定弹性的取值区间和分布,加入量化模拟中,模拟的影响结果呈现区间分布,进而可以分析影响的均值和标准差,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弹性取值固定带来的随意性以及对模拟结果稳健性的影响。



《世界经济》



全球产业链中心地位与中国企业创新:基于复杂网络视角



曲如晓 王陆舰 邓颖


摘要:产业链网络地位赋能创新增长是在开放条件下促进科技创新能力提升,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本文基于2000-2020年OECD国家间投入产出表数据,测度了全球产业链网络的CheiRank和PageRank中心度,探究了全球产业链网络地位对中国企业创新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全球产业链网络中心地位具有显著的创新驱动效应,CheiRank供应链地位和PageRank需求链地位均能促进中国企业创新。机制检验结果表明,全球产业链中心地位通过闭合三角传递效应、市场势力扩张效应以及国际技术捕获效应促进企业创新。此外,当产业链节点的拓扑距离更近、传输效率更高时,全球产业链网络地位对企业创新的促进作用更强。本文从复杂网络视角为推动产业链大循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提供了新的理论参考和经验证据。

关键词:全球产业链;中心地位;企业创新;复杂网络

研究数据:本文使用的数据来自INCOPAT专利数据库、OECD ICIO(OECD Inter-Country Input-Output Tables)数据库、国泰安(CSMAR)和万得(Wind)数据库。

研究方法:实证分析

研究贡献:第一,从产业链大循环视角拓展了企业创新驱动因素的研究范畴。尽管已有研究从复杂网络角度探究了企业创新的影响因素,但鲜有涉及产业链视角的系统分析。本文在测度全球产业链网络中心地位的基础上,立足供应链和需求链双重视角,深入探讨了全球产业链网络中心地位对企业创新的驱动效应。从产业链大循环出发,为企业创新的影响因素研究提供了新证据。第二,从复杂网络结构视角阐释了产业链核心节点的创新驱动路径的理论逻辑。现有研究虽涉及全球网络与企业创新的关系,但尚未真正从复杂网络核心节点的结构演化视角系统剖析对企业创新的作用机制。本文从闭合三角传递效应、市场势力扩张效应和国际技术捕获效应3个方面,全面解析了全球产业链网络中心地位的结构传递性与资源控制力如何驱动企业创新,从复杂网络角度为产业链的创新驱动路径提供了新的理论解释和经验证据。




外需冲击与国内供应链调整:生产网络的扩散效应



但佳丽 包群 谢幼木


摘要:灵活有韧性的国内供应关系调整对中国企业深度嵌入全球生产网络具有关键作用。本文基于国际需求冲击,考察了外需冲击如何通过国内生产网络的链式传导最终影响企业供应关系调整。我们通过合并2009-2016年中国上市公司供应商-客户关系与海关数据库数据,研究发现,需求冲击不仅驱使企业调整供应关系、劳动力技术及供应商地理布局,还通过生产网络的局部冲击传导机制带动了供应商质量与企业产出质量的协同调整。生产网络中的需求冲击传导存在显著衰减效应,全局需求冲击的影响弱于13步内的局部需求冲击,而后者又弱于6步内的局部需求冲击。此外,在双循环格局下国内需求变动与国际需求冲击对供应关系调整产生了显著的叠加效应,内需增长能有效平抑外需波动。本研究为客观理解企业在需求不确定性环境中调整供应关系,塑造供应链韧性提供了有益借鉴。

关键词:需求冲击;国内生产网络;供应链调整;扩散效应
研究数据:本文使用的数据来自万得数据库、CNRDS数据库、海关数据库和CEPII BACI数据库。
研究方法:理论模型、实证分析
研究贡献:首先,与已有文献重点关注贸易企业的直接风险暴露不同(Autor et al.,2013;Pierce and Schott,2016;Huang et al.,2023),本文重新审视和估算了出口企业的间接国际需求风险敞口,有助于深入理解双循环格局下高度嵌入全球生产网络的国内供应链多元风险的来源。与 Fontagné and Santoni(2022)从地理邻近视角估算外需冲击在区域内间接传导的方式相异,本文测度经由企业间贸易关联传递与积累的间接需求冲击,证实了不仅直接出口企业面临外部市场波动,非出口企业也不可避免地置于外部风险冲击之中,其供应链调整行为也会相应受到影响。其次,大量文献探究了外需冲击对出口企业投入品调整、生产率、出口产品布局等的直接影响(Kee and Krishna,2008;戴觅和茅锐,2015;Jensen and Miller,2018;Mayer et al.,2021),本文则使用企业-企业关联数据重点考察外部冲击沿国内生产链的蔓延和传导效果,为评估出口企业面临的真实需求风险提供了来自中国的经验证据。最后,本文从间接传导视角对国内生产网络的相关研究进行补充(Acemoglu et al.,2012; Carvalho et al.,2021;梁若冰和王英杰,2024;田野等,2024)。本研究还记录了需求冲击影响在生产网络中长距离传递与扩散的衰减特征,当冲击传递步长高于某一阈值时,间接需求冲击和总冲击产生的企业供应关系调整影响便不再显著,且更加聚焦于直接出口企业周围的需求冲击传导引致的供应关系动态调整和协同变化更为显著和深远。










注:本栏目文章来源为中国知网或期刊官网已公布全文的最新研究成果,如有遗漏,敬请谅解。本文仅作学术交流,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发刊所有。如需转载本文,请联系授权。



在线留言

Online message

姓名

电话

留言内容

联系我们

Contact us
全球创新与治理实验室
扫一扫关注
  •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惠新东街10号求真楼
  • 电话:   64492060
  • 邮箱:giglab2024@163.com
  • 网址:http://gig-lab.cn
Copyright © 2024 全球创新与治理实验室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