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研究动态】2025年第07期
发布时间:2025-07-09
浏览次数:13
国际贸易研究动态栏目旨在推送《中国社会科学》、《经济研究》、《管理世界》、《经济学(季刊)》、《世界经济》等中文权威期刊发表的国际贸易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力求为大家提供及时、准确、高质量的国贸领域前沿···
国际贸易研究动态栏目旨在推送《中国社会科学》、《经济研究》、《管理世界》、《经济学(季刊)》、《世界经济》等中文权威期刊发表的国际贸易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力求为大家提供及时、准确、高质量的国贸领域前沿动态。
文章目录
《中国社会科学》 2025年第7期
外资视角下的中国产业链风险分析
《管理世界》 2025年第7期
全球价值链、动态分工边界与中国经济结构转型
《世界经济》 2025年第7期
一损俱损:制裁对中国双边FDI的溢出效应
文章内容介绍
《中国社会科学》
外资视角下的中国产业链风险分析
倪红福 钟道诚 彭思仪
摘要:外商直接投资是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重要内容,研判外资企业动向对于维护本土产业链供应链安全意义重大。通过构建区分内外资企业生产活动的产业链风险核算框架,全面评估中国产业链风险,并模拟外资企业转移可能造成的影响,研究发现:2000年以来,中国产业链风险呈先下降后上升再下降趋势,主要源于外资引致的风险下降;对于中国而言,外资引致的产业链风险集中度偏高,存在一定的外资国别结构失衡;同时,这一风险与外资企业转移呈正相关关系。中国应进一步强化以本土企业为主导的创新体系与产业体系,在推动巩固外资基本盘的同时,持续拓展多元稳定的经贸关系。
关键词:全球产业链;生产长度;产业链风险;结构失衡;反事实分析
研究方法:投入产出模型
研究数据:为了对产业链风险进行测算和拓展分析,主要使用的数据有:(1)分析性跨国公司投入产出数据库(AMNE—ICIO)。该数据库将外资企业定义为跨国公司在东道国的分支机构,具体在中国的外资企业是跨国公司至少拥有25%所有权的分支机构,在其他国家的外资企业是跨国公司至少拥有50%所有权的分支机构。拥有外国子公司的国内企业和不参与国际投资的国内企业,合并称为内资企业。(2)AMNE—ICIO国家行业层面的跨国公司双边产出流量分配表。该表给出了每个东道国各行业部门的外资企业产出分配给各个外资企业来源国(母国)的数量。(3)联合国投票数据库。参考Bailey等的研究,以世界各国在联合国大会投票满意度作为双边关系的代理变量。联合国大会投票数据满意度来自联合国投票数据库,数值处于[0,1]。(4)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的工商企业注册数据。该数据用于测度外资企业转移数量和转移率。
研究贡献:相对于已有文献,本研究的边际贡献主要如下。第一,基于生产链长度视角,结合国家间双边关系权重,构建纳入外资企业生产活动的产业链风险指标测算体系。通过对传统测算方法的拓展,准确测度外资企业生产活动引致的产业链风险,可以弥补现有研究忽略外资企业生产活动而低估产业链风险的缺陷,有助于强化对产业链风险和薄弱环节现状及其动态变迁的评估分析。第二,综合产业链风险的国别集中度和双边结构关系,系统识别产业链风险的潜在来源。深入考察产业链风险暴露的具体国家,识别风险暴露的具体来源,以及是否存在国别结构失衡状态,有助于探索产业链风险发生的更深层次原因,对于科学合理地分析中国产业链风险尤为重要。第三,利用反事实分析,模拟考察外资企业转移对中国宏观经济的影响。利用投入产出分析中的反事实分析方法,模拟不同情景下外资企业转移对中国经济的影响,进而评估中国产业链的抗风险水平,有助于提升相关风险研判与防范化解能力。
《管理世界》
全球价值链、动态分工边界与中国经济结构转型
钱学锋 高 婉
摘要: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在加速融入全球价值链的同时,经济结构转型过程中出现了一些新的特征,将对长期均衡发展形成一定压力。在此背景下,本文分别建立两国三部门和三国三部门产品内动态分工的全球价值链模型,探究制造品零部件动态分工对中国经济结构转型的影响及其内在机制,并使用中国现实数据进行计量验证,以期深化全球价值链与中国经济结构转型之间的规律性认识,从而明确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具体策略和路径,助推中国经济结构不断优化。理论分析表明,中国与发达国家进行产品内分工,或者积极与其他发展中国家进行产品内分工,并以其为枢纽与发达国家进行间接的产品内分工,提升动态分工边界均有利于制造业技术水平持续上升,同时促进经济份额向高效率的制造业转移。实证分析结果验证了理论分析的结论,表明提高动态分工边界可有效缓解现阶段中国经济转型过程中的结构性压力。因此,中国必须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依托超大规模市场优势,持续深化与发达国家的价值链合作,拓展与其他发展中国家的中间品贸易,加快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关键词:全球价值链;动态分工边界;经济结构转型
研究方法:理论模型、实证分析
研究数据:本文使用的数据来自中国国家统计局、OECD TiVA数据等。
研究贡献:本文可能的边际贡献如下。其一,本文从三次产业结构变迁的角度提供了全球价值链影响中国经济结构转型的全新视角。如上文所述,现有的少数关注全球价值链对中国产业结构升级影响的文献均基于整体视角,将中国三次产业结构升级浓缩为一个整体的指标,以此讨论中国参与全球价值链对该指标的影响。而本文深入讨论了中国参与全球价值链对三次产业结构变迁的具体影响,为理解中国经济结构转型提供了更加全面和多维的视角。其二,本文丰富了全球价值链与经济结构转型领域的理论研究。本文分别构建了两国三部门和三国三部门产品内动态分工的全球价值链模型,将现有影响结构转型的主要机制同时纳入分析框架中,从理论角度探讨制造品零部件动态分工对中国经济结构转型的影响。因此,无论是在全球价值链还是经济结构转型相关领域,本文都是对现有理论的有益补充。其三,本文在实证层面提供了全球价值链影响经济结构转型的中国经验和发展中大国经验。本文基于中国现实数据,通过严谨的计量分析,探究中国与发达国家以及发展中国家的制造品零部件动态分工边界对三次产业经济份额变动的影响,并对其中机制进行验证,为现阶段中国的全球价值链发展战略和经济结构转型新思路提供经验支持。
《世界经济》
一损俱损:制裁对中国双边FDI的溢出效应
吕建兴 王 悦 张少华
摘要:本文匹配全球制裁数据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协调直接投资调查数据,构建2009-2019年制裁参与方和双边 FDI数据,利用多期双重差分法经验分析制裁对中国双边 FDI的影响和机制。研究发现:其他经济体间的制裁显著抑制了参与方对中国的FDI,使得中国投资外循环受阻;但显著促进了中国对参与方的 FDI,体现了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稳定器作用。南北经济体间的制裁显著减少了参与方对中国的 FDI,抑制了中国对发展中经济体的 FDI,但促进了中国对发达经济体的 FDI;其他经济体间的金融和贸易制裁显著抑制参与方对中国的FDI,但促进中国对参与方的 FDI。此外,因制裁引致的政治风险和资本账户开放度变化是影响中国和参与方双边 FDI的重要作用机制,而与中国的经贸关系紧密程度和作为贸易摩擦的应对措施是影响中国和参与方双边FDI的重要调节机制。本研究为中国进一步推进投资“引进来”和“走出去”战略以及稳妥实施制裁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
关键词:双边对外直接投资;第三方效应;投资偏转效应;虚幻投资
研究方法:双重差分模型
研究数据:本文使用的数据包括:第一,制裁数据来自全球制裁数据库(GSDB)第二版。本文选取2009-2019年147个制裁发起方和147个承受方的制裁数据。样本期的选取主要考虑双边FDI数据和制裁数据的可得性。第二,双边FDI数据来自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数据库的协调直接投资调查数据(CDIS)。其中部分FDI数据是零值,但无法判断零值的原因,所以本文保留了零值FDI。由于 FDI存在大量以避税为目标的虚幻投资,为减缓虚幻投资的影响,本文剔除了百慕大、英属维京群岛、开曼群岛、直布罗陀等避税天堂的离岸金融中心的数据。
研究贡献:本文边际贡献主要表现在:第一,已有研究大多关注制裁对承受方FDI的影响,而忽视了制裁同样可能对发起方FDI产生影响。本文同时评估了制裁对承受方和发起方双边FDI的影响,更为完整地揭示制裁对参与方的影响。第二,已有研究大多关注制裁的直接影响,而本文从中国视角,评估了其他经济体之间的制裁对中国与这些经济体双边FDI的影响。中国本身遭受和发起制裁都相对较少,且中国是全球经贸大国,从中国视角展开第三方效应的评估可视为一个准自然实验,这样的评估不仅能完善制裁第三方效应的研究体系,还对中国双边FDI的政策制定和调整具有重要理论价值,同时对稳定外资和促进对外投资具有重要政策含义。第三,已有关于制裁第三方效应的评估,少有检验其具体影响机制。本文则基于政治风险理论和经济机会主义理论,将风险、收益等因素纳入三方模型,系统讨论制裁第三方效应的影响机制,验证了政治风险、资本账户开放度、经贸关系紧密程度以及贸易摩擦应对措施的作用机制,弥补了制裁的第三方效应在影响机制方面研究的不足,也为中国深度参与全球治理提供了有效抓手。
注:本栏目文章来源为中国知网或期刊官网已公布全文的最新研究成果,如有遗漏,敬请谅解。本文仅作学术交流,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发刊所有。如需转载本文,请联系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