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成果 实验室成果
研究报告

【国际贸易研究动态】2025年第05期

发布时间:2025-06-11
浏览次数:11

国际贸易研究动态栏目旨在推送《中国社会科学》、《经济研究》、《管理世界》、《经济学(季刊)》、《世界经济》等中文权威期刊发表的国际贸易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力求为大家提供及时、准确、高质量的国贸领域前沿···


国际贸易研究动态栏目旨在推送《中国社会科学》、《经济研究》、《管理世界》、《经济学(季刊)》、《世界经济》等中文权威期刊发表的国际贸易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力求为大家提供及时、准确、高质量的国贸领域前沿动态。




文章目录






《经济研究》 2025年第3期

国内和全球创新网络的协同嵌入与企业技术赶超


《管理世界》 2025年第5期

鲍莫尔成本病再考察 ——基于开放经济与产业关联的视角


《世界经济》 2025年第5期

劳动力通勤成本、技能互补性与城市出口比较优势






文章内容介绍





《经济研究》



国内和全球创新网络的协同嵌入与企业技术赶超



王康 苏盖美 李逸飞 肖琼琪


摘要:准确把握和运用国内与全球创新网络的协同嵌入对企业技术赶超的影响机理,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以中国式创新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抓手。本文建立国内和全球创新网络协同嵌入与企业技术赶超的理论研究框架,并基于中关村海淀科技园全样本企业数据集和IncoPat专利数据库,实证分析企业技术赶超目标下国内和全球创新网络的协同嵌入机制。研究发现:第一,国内和全球创新网络都具有促进企业技术赶超的独特优势,但随着单一网络的结构性过度嵌入,国内创新网络同质化特征和全球创新网络风险性特征较为明显,导致利用式创新与探索式创新失衡,出现边际递减效应;第二,国内与全球创新网络的协同嵌入能克服上述不足,促进二元创新高水平动态平衡,实现技术轨道跃迁,促进企业技术赶超;第三,在动态协同关系中,国内与全球创新分别在技术水平较低和较高阶段发挥更加突出的作用;第四,现阶段,应在两个网络协同嵌入的同时,进一步强化国内创新网络的作用,推动全球价值链攀升,实现中国企业新一轮技术赶超。研究结论为新发展格局下优化企业技术赶超路径,打好创新网络嵌入“组合拳”,构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开放创新生态提供了理论支撑和实践启示。

关键词:国内创新网络;全球创新网络;企业技术赶超;二元创新;新发展格局

研究方法:理论模型、实证分析

研究数据:本研究的基础数据包括两个重要微观数据集:一是2010—2019年中关村海淀科技园企业全样本数据集;二是IncoPat专利数据库。

研究贡献:本文主要的边际贡献有三个方面:一是研究视角层面,从“双循环”动态视角,系统研究国内与全球创新网络在技术赶超不同阶段的协同机制。既有实证研究仅有杨震宁等(2021)采用问卷调查方法实证分析了国内与全球创新网络之间的整体平衡关系。本文讨论技术水平演进不同阶段下,两者在“组合拳”动态调整中所发挥的差异化作用、动态协同机理及具体举措,并研究国内创新网络对准前沿阶段企业实现技术赶超的重要作用机制,为企业破解全球价值链低端锁定困局提供了新视角,更为中国构建科技创新“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政策启示。二是机理分析层面,从二元创新视角,深入研究国内与全球创新网络协同嵌入作用于企业技术赶超的内在机理,从学理上拓展了企业技术赶超的路径机制研究。关于技术赶超微观机理的已有研究相对匮乏,更缺少关于企业技术赶超的创新网络嵌入机制研究。本文基于二元创新视角构建新的研究框架,剖析技术赶超目标下国内和全球创新网络的优势、局限及协同机理,并根据技术发展阶段,系统剖析了两者动态协同嵌入促进二元创新高水平动态平衡和技术轨道跃升,进而促进企业技术赶超的核心机制,丰富了现有技术赶超理论。三是实证研究层面,使用独特的微观数据集进行指标测度与实证研究,有助于更加完整地揭示国内和全球创新网络协同嵌入与企业技术赶超关系的全貌。中关村海淀科技园全样本企业数据集涵盖了不同规模、不同行业和不同所有制的企业样本,尤其以中小微企业为主导的企业分布结构更加契合中国实际。更重要的是,中关村海淀科技园是开放式创新生态的典型代表和国际科技创新核心区。基于这一独特的企业数据集及其与专利数据的匹配数据,测度国内和全球创新网络嵌入度、企业技术赶超、二元创新等指标,并开展实证研究,可以有效弥补既有研究在数据、方法等方面的不足,使研究更具整体性和代表性。



《管理世界》



鲍莫尔成本病再考察 ——基于开放经济与产业关联的视角



张群 邱斌 孙少勤 易昱玮


摘要:提升劳动力资源配置效率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内容。与此同时,鲍莫尔-福克斯假说认为,行业间的生产率发展差异将使劳动力资源自发向生产率停滞的行业集中。本文将经典的成本病模型和李嘉图模型相结合,构建了一个包含多国多行业的一般均衡模型,并在此基础上采用简化模型证明了国际贸易、投入—产出关联、服务进口贸易自由化和服务业生产率进步对劳动力结构的影响。之后,本文在模型框架内计算了我国多年多行业的生产率变化和贸易成本变化,并在简化模型和完整模型中代入以上数据,进而采用量化分析的方法就国际贸易等因素对我国劳动力结构的影响进行估计。模型和量化估计的结果均显示,贸易的开放能够有效缓解我国劳动力向停滞部门集中的趋势,且投入—产出关联也具有相同作用。与此同时,我国服务业的生产率进步速度相对制造业而言仍是滞后的,而服务进口贸易自由化能够起到一定的优化劳动力资源配置的作用。此外,进一步细分服务业分类的异质性检验较好地验证了本文结论的稳健性。

关键词:鲍莫尔成本病;生产率进步;国际贸易;投入—产出关联;量化模型

研究方法:理论模型

研究数据:本文所用数据主要覆盖65个国家或地区,每个国家或地区都包含农林牧渔业、18个制造业和22个服务行业,年度范围为1995~2017年,行业分类标准为第4版的国际标准行业分类。反事实估计部分将量化国际贸易、投入—产出关联、生产率进步和服务进口贸易自由化对我国制造业劳动力规模的影响,所使用的数据主要来源于经合组织的世界投入产出表以及世界银行等数据库。

研究贡献:相对于已有文献,本文的边际贡献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第一,将鲍莫尔-福克斯假说与国际贸易相结合,构建了同时包含成本病特征和国际贸易的多国多行业一般均衡模型。第二,基于简化模型,论证了在开放经济假设下劳动力的部门流向和经济增长问题,并同时证明了服务进口贸易自由化对提升制造业劳动力占比的作用。第三,基于所构建的模型框架,采用世界投入—产出表分别计算了我国多年间各行业的生产率进步速度和服务进口贸易自由化程度。第四,基于不同假设下的模型框架,使用结构模型的方法分别估计了传统假设时、仅纳入国际贸易时、仅纳入投入—产出关联时以及同时纳入国际贸易和投入—产出关联时,制造业生产率进步所引致的自身劳动力占比的变化,并在以上各情形中分别对服务业生产率进步和服务进口贸易自由化等冲击进行量化分析,将估计结果与理论部分的推导进行相互验证,从国际贸易的视角探讨我国克服成本病的可能对策。



《世界经济》



劳动力通勤成本、技能互补性与城市出口比较优势



吉萍  蒋为  阎丽


摘要:本文将城市内通勤成本引入技能互补性生产方程,建立城市通勤与企业生产决策及其出口绩效之间的理论联系,考察了通勤成本与行业技能互补性影响城市出口比较优势的理论机理。基于此,本文将城市地铁开通作为通勤成本下降的代理变量,利用城区人口在300万人以上才会开通地铁这一制度设计,采用断点回归模型经验检验了通勤成本与行业技能互补性对城市出口比较优势的影响。回归结果显示,城市内劳动力通勤成本下降使高技能互补性行业出口更多,更具比较优势。机制检验结果表明,城市地铁开通通过降低劳动力通勤成本,增加企业雇佣劳动力的技能多样性,从而提升企业生产率和出口绩效。本文从城市内劳动力通勤成本视角探究了城市出口比较优势的新来源,为中国城市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益政策启示。

关键词:通勤成本;技能多样性;技能互补性;城市出口比较优势

研究方法:理论模型、断点回归模型

研究数据:城市-行业出口绩效的数据来自中国海关数据库。海关数据库由中国海关总署提供,详细记录了企业每一笔进出口信息。城市地铁开通的数据来自维基百科、百度百科和各城市地铁官方网站。参考刘修岩等(2022)的研究,我们手动收集了2002-2016年城市地铁开通的信息,包括是否开通地铁以及地铁线路数、里程数、站点数等。行业技能互补性基于两个数据进行测度:一是美国职业信息网(Occupational Information Network,O*NET),O*NET以问卷调查方式用一系列标准化、可测量的变量集刻画了不同职业的特征;二是美国劳动统计局(Bureau of Labor Statistics,BLS)提供的 NAICS行业内各职业就业人数数据。城区人口数据来自《中国城乡建设统计年鉴》。城市层面控制变量数据来自《中国城市统计年鉴》。由于城区人口数据从2002年开始统计,2016年之后的海关数据库很难获取,因此,本文样本期间为2002-2016年。

研究贡献:与现有文献相比,本文贡献与创新主要体现在:第一,聚焦了影响劳动力在城市内部分布不均衡和不完全流动的内生因素——通勤成本,并提出了通勤成本作为城市出口比较优势的新来源,弥补了因现有文献忽略城市扩张导致劳动力市场摩擦问题愈发严重这一不足之处,丰富了现有仅从传统比较优势贸易理论对城市出口差异原因的研究。第二,基于劳动技能多样性视角,我们考察了城市内劳动力通勤成本影响城市比较优势的内在机理,将现有对劳动力技能驱动比较优势的研究从水平高低层面扩展至种类多样性层面。第三,在比较优势贸易理论模型中考虑了城市内部劳动力通勤有成本的情形,创新性地将劳动力通勤决策纳入劳动力技能多样性影响出口比较优势的理论框架中,从城市通勤成本下降的角度追溯了劳动力技能多样性可能产生的动力来源,聚焦出口比较优势,将城市通勤成本下降的经济影响从对内视角扩展至对外视角,为后续相关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理论分析框架。









注:本栏目文章来源为中国知网或期刊官网已公布全文的最新研究成果,如有遗漏,敬请谅解。本文仅作学术交流,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发刊所有。如需转载本文,请联系授权。



在线留言

Online message

姓名

电话

留言内容

联系我们

Contact us
全球创新与治理实验室
扫一扫关注
  •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惠新东街10号求真楼
  • 电话:   64492060
  • 邮箱:giglab2024@163.com
  • 网址:http://gig-lab.cn
Copyright © 2024 全球创新与治理实验室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