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成果 实验室成果
研究报告

【国际贸易研究动态】2025年第04期

发布时间:2025-05-14
浏览次数:11

国际贸易研究动态栏目旨在推送《中国社会科学》、《经济研究》、《管理世界》、《经济学(季刊)》、《世界经济》等中文权威期刊发表的国际贸易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力求为大家提供及时、准确、高质量的国贸领域前沿···


国际贸易研究动态栏目旨在推送《中国社会科学》、《经济研究》、《管理世界》、《经济学(季刊)》、《世界经济》等中文权威期刊发表的国际贸易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力求为大家提供及时、准确、高质量的国贸领域前沿动态。


 


文章目录






《经济研究》2025年第2期

全球价值链下贸易政策的跨国协同研究——兼论中国扩大开放的全球开放引领作用

全球供应链关系中的行业不确定性对中国企业的影响——基于中美供应链关系的研究


《经济学(季刊)》2025年第4期

中国经济双循环的贸易壁垒分析——关联效应、因素分解与福利效应

不确定性冲击、跨国创新合作与中国企业创新


《世界经济》 2025年第4期

自由贸易协定网络关系与其深化动因

自愿性环境规制下的对外直接投资:基于绿色工厂的证据






文章内容介绍





《经济研究》



全球价值链下贸易政策的跨国协同研究
——兼论中国扩大开放的全球开放引领作用



张鹏杨 冯阔 唐宜红


摘要:贸易政策跨国协同对重塑全球多边贸易体制意义重大。本文通过构建双边关税互动模型,论证了全球价值链下各国实施贸易政策的引致关联,探讨了大国开放对其他国家贸易政策开放的引领作用。进一步,使用中国《进口商品暂定税率表》调整作为进口开放政策冲击的“准自然实验”,实证检验理论命题。研究发现,中国对部分产品实施进口开放政策后,各国在对应产品上实施的歧视性贸易措施显著减少,呈现中国开放与世界开放的协同性。中国的进口开放政策拉动了各国在相应产品上的全球价值链参与,提升了各国出口中的间接国内增加值与国外增加值使用,这是各国歧视性贸易政策下降的重要原因。对中国进口依赖度高和全球价值链位置趋近下游的产品,中国进口开放政策下贸易政策跨国协同效应更加明显。本文诠释了中国开放对全球共同开放的引领作用及内在逻辑,为中国以实际行动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提供了理论证据。

关键词:贸易政策跨国协同;全球价值链;中国进口;歧视性贸易政策

研究方法:理论模型、实证分析

研究数据:本文使用的数据来自:中国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每年发布的《进口商品暂定税率表》,全球贸易预警数据库(GTA),OECD 国家间投入产出表和联合国商品贸易数据库。

研究贡献:第一,在研究问题上,尝试对各国实施的复杂贸易政策中存在的内在关联规律进行挖掘。本文以全球价值链为桥梁,研究各国实施贸易政策间的互动问题,是对贸易政策影响全球价值链和全球价值链发展重塑贸易政策两方面研究的重要结合,也对全球多边协调机制的理论基础进行了探索。第二,基于全球价值链新视角拓展了贸易保护关税的互动理论。本文在全球价值链下构建了双边关税互动模型,在理论层面探讨了一国开放对其他国家贸易政策开放的引领作用,论证了全球价值链下各国实施贸易政策的引致关联,为研究全球贸易政策制定的大国引领问题提供可参考的框架。第三,在实证检验上,考虑到贸易政策互动研究中存在的较强反向因果等内生性问题,创新性地选取中国《进口商品暂定税率表》调整这一扩大进口政策构建“准自然实验”。该政策的实施以本国国内需求为出发点,较少受到其他国家贸易政策实施的影响,有效规避了贸易政策跨国协同研究中的政策相互影响问题。此外,还从对中国的进口依赖度、产品的全球价值链地位两方面考察了全球贸易政策跨国协同的异质性,提升了研究结论的适用性。





全球供应链关系中的行业不确定性对中国企业的影响——基于中美供应链关系的研究



杜茜茜 孔东民 潘玉坤 申睿


摘要:处于全球供应链关系中的中国企业,如何应对愈发不确定的外部行业环境,是关乎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也是关乎企业生存与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问题。本文基于中美跨国供应链关系,通过对美国金融市场卖方金融分析师报告的文本大数据信息进行分析,构建美国行业经济不确定性指标作为供应链上的行业不确定性的代理变量,进而研究了跨国供应链上的客户行业不确定性对中国供货商企业的影响。实证分析发现,美国下游行业的不确定性越高,中国上游企业会计收入和会计利润越低,这一结果符合成本黏性理论的预期。同时,国内上游企业会减少投资活动作为应对措施,这与实物期权和投资不可逆理论的预期一致。进一步的研究显示,跨国供应链上的下游行业不确定性对于未来股票收益率具有一定的预测作用,表明资本市场并未有效地反映该不确定性信息。本文的研究从中美供应链关系的视角考察了外部行业不确定性对中国企业行为的影响及其经济后果,这对于加强供应链的风险管理,帮助我国企业应对外循环中的不确定性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关键词:行业不确定性;全球供应链;企业利润;投资活动

研究方法:实证分析

研究数据:本文使用的数据来自2010—2018年OECD国家间投入产出表(ICIO)和CSMAR 数据库

研究贡献:第一,经济不确定性对经济活动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是经济和金融研究中的重要题目。现有关于经济不确定性影响的研究主要采用国家整体的经济不确定性指标(Jurado et al.,2015;Baker et al.,2016;Nagar et al.,2019;黄卓等,2018;宋全云等,2019),然而整体的不确定性指标无法清晰地刻画每个行业所受到的异质性冲击。本文从金融市场的文本大数据出发,对行业经济不确定性进行剖析和测度,扩展了对经济不确定性的研究视角。第二,现有关于不确定性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研究一个国家内部不确定性对于经济活动的影响(Gulen & Ion,2016;顾夏铭等,2018)。本文从跨国供应链的框架,分析了美国行业不确定性对于我国企业的溢出效果和作用机制,有助于理解不确定性跨国传导的路径,丰富了对于外部不确定性的理解。第三,近年来,国际贸易摩擦、地缘政治冲突以及主要经济体政策调整等因素交织,使跨国供应链面临更大的不确定性风险。处于全球供应链中的中国企业如何应对外循环中的不确定性对于企业稳定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的研究结果有助于政府部门为应对外部冲击而进行提前部署,进而更好地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同时为制定相关经济政策和产业布局提供实证依据。




《经济学(季刊)》



中国经济双循环的贸易壁垒分析——关联效应、因素分解与福利效应



方玉文 张少军 李善同


摘要:本文通过构建包含贸易壁垒指数的福利分析框架,分析了中国双循环的贸易壁垒。研究发现:1987—2017年中国内循环贸易壁垒上升,而1997—2017年外循环贸易壁垒下降,且内循环贸易壁垒高于外循环。降低内循环贸易壁垒有助于降低外循环贸易壁垒;反之亦然。内循环贸易壁垒上升的可能性更大,说明国内市场分割的风险更大;外循环则反之。非地理壁垒是内循环贸易壁垒的主要来源。相对于外循环,消除内循环贸易壁垒所带来的福利效应更大。

关键词:贸易壁垒;双循环;福利效应

研究方法:理论模型、实证分析

研究数据:本文使用的数据来自中国省际投入产出表和OECD全球国家间投入产出表。

研究贡献:第一,相对于既有贸易壁垒的测度分析(潘文卿和李跟强,2017;李自若等,2022),构建了包含贸易壁垒指数的福利量化模型,并结合核密度估计和马尔可夫链方法,为探讨一国双循环的贸易壁垒提供了更全面的分析框架。第二,相对于考量贸易利得的空间关联效应(张少军等,2023),厘定了贸易壁垒降低在内循环和外循环之间的关联效应,为充分释放贸易利得实现中国经济双循环的相互促进提供了可行路径。第三,依据地理第一性原理———自然地理具有不变的空间特征,且与人类活动无关;以及地理第二性原理———交通和集聚具有空间相关性,且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Krugman,1993),对中国内循环贸易壁垒进行了分解,识别出非地理壁垒是造成内循环贸易壁垒的主要因素,为纠偏认知误区有效降低贸易壁垒指明了具体方向。




不确定性冲击、跨国创新合作与中国企业创新



刘灿雷 姜瑞雪 姜丽


摘要:本文把中美贸易摩擦作为一个准自然实验,实证研究了不确定性冲击对中国企业海外创新及其跨国合作的影响。研究发现,不确定性冲击抑制了中国企业的海外创新表现,对与美国的创新合作产生了破坏效应,同时对与其他国家的创新合作呈现出转移效应,主要在与美国的创新伙伴国、欧洲国家、东盟国家和日韩的创新合作中较为明显。异质性分析表明,不确定性冲击主要抑制了高科技行业、具有强大影响力行业及中美密切合作行业的创新表现。

关键词:不确定性冲击;中国企业创新;跨国创新合作

研究方法:实证分析

研究数据:本文使用的数据来自IncoPat全球专利数据库。

研究贡献:第一,本文从跨国创新合作的角度,为贸易政策变动引发的不确定性冲击对企业创新的影响和机制提供了系统的经验证据。已有不少研究将贸易政策与企业创新关联起来,主要分为关税政策和非关税政策两大类,前者以加入WTO(Handley and Limão,2017;Liu and Ma,2020)和贸易协定签订(陈紫若等,2022)为主,后者则包含各国反倾销措施(Huang et al.,2024)、美国出口管制政策(刘斌和李秋静,2023;余典范等,2022)和技术断供(寇宗来和孙瑞,2023)等。而现有少数研究中美贸易摩擦对创新影响的经验文献中,Li et al.(2022)仅考察了中国上市公司应对美国关税升级的研发行为变化,未能系统考察其创新产出影响及潜在机制。与本文同样从全球创新网络互联背景出发的Jia et al.(2024)则实证考察了中美由经贸摩擦蔓延到科学研究合作的影响效应,但并未讨论中美贸易摩擦对企业创新的作用效果。因此,本文以企业跨国创新合作的研究视角考察中美贸易摩擦对中国企业创新的影响,为理解不确定性贸易政策的创新影响提供了新的经验证据。第二,本文基于全球专利数据库的专利申请和发明信息直接识别了中美贸易摩擦对中国企业跨国创新合作的破坏效应和转移效应。随着中美贸易摩擦的持续演变,学术界对其经济影响的研究也大量涌现(Amiti et al.,2019;Fajgelbaum and Khand elwal, 2022;Caliendo and Parro, 2023)。已有文献从贸易(余淼杰等,2022;Jiang et al., 2023)、投资(Benguria et al., 2022)、就业(Autoretal., 2024;Flaaen et al., 2020)、消费(Amiti et al., 2019)等角度考察了中美贸易摩擦对中美两国以及其他发展中国家的深刻影响,但关于其创新影响的研究还不充分(Li et al., 2022)。在关注中美经贸关系对企业创新的影响研究中,Han et al.(2024)通过构造中美技术脱钩和依赖度指标进行分析,发现美国对华出口管制降低了中国受制裁行业企业的技术依赖度。上述研究为本文提供了丰富的参考和借鉴,但对科技脱钩的刻画则相对间接。本文借助全面的全球专利申请信息测度中国企业创新和跨国合作行为,在时效性更强的微观数据基础上,为考察中美贸易摩擦的创新影响提供了更为直接的研究证据。第三,本文利用中美贸易摩擦的准自然实验,实证考察不确定性冲击对企业创新活动的影响及其潜在作用机制,为更好应对贸易政策不确定性冲击带来的负面影响提供现实启示。如前所述,既有研究利用中国加入WTO的外生冲击,实证考察了不确定性下降对中国企业创新的影响效应。例如,Liu and Ma(2020)的研究发现,在中国加入WTO之后,不确定性降低幅度较大行业的公司提交了更多的发明专利申请。而Benguria et al.(2022)的研究明确指出,中美贸易摩擦导致中国企业经营的不确定性显著上升。有鉴于此,本文基于中美贸易摩擦对与不同国家进行创新合作的中国企业的创新影响程度不同这一假设,考察不确定性增加对企业创新活动和跨国创新合作行为的影响,为企业进一步优化创新资源配置提供了经验启示,也为有效应对日益复杂、风险叠加的外部环境提供了政策依据。



《世界经济》



自由贸易协定网络关系与其深化动因



杨连星 张梅兰 李茂林


摘要:自由贸易协定(FTA)网络持续演变,形成了复杂多样的网络关系。本文利用WTO深层协定数据库,基于复杂网络方法分析了FTA网络关系对FTA深化的影响,并探讨中国全球高标准自贸区网络的构建策略。研究发现,FTA网络关系能较好地解释两国FTA深化动因。FTA交叉网络效应反映了国家间的共同联系和合作基础,自主网络效应揭示了国家在全球网络中的战略位置与整体影响力。网络中心性越小的两国,邻居相似度对FTA深化的促进作用越显著。在条款类型方面,FTA网络关系对贸易深度自由化、经济一体化及WTO+领域的FTA深化解释力更强;在垂直深化方面,环境条款和创新条款的邻居相似度对FTA深化促进效应更强。基于全球样本分析基础上,中国情景下的FTA网络邻居相似度具有更强解释力,自贸区网络“提质”较“扩围”具有更高战略意义。

关键词:自由贸易协定;网络关系;条款异质性

研究数据:WTO的“深层协定”数据库

研究方法:实证分析

研究贡献:第一,基于复杂社会网络分析框架,探究FTA网络关系对FTA深化的影响机制,弥补现有文献双边分析视角的局限性。本文将单个或局部FTA拓展为全球FTA网络,测算邻居相似度、是否同一社团、节点最短路径等网络关系指标,拓展了FTA网络关系研究的新视角。第二,本文将复杂网络理论引入对FTA深化的研究,拓展了对FTA深化动因的探查。本文从网络视角刻画不同国家在FTA网络中的位置及与其他节点的关系,揭示了FTA在深化过程中国家间的互动机制和合作动机,丰富了FTA深化的网络动因。第三,基于FTA网络异质性视角,本文突破性地从条款差异定量分析网络异质性,弥补了网络条款深化指标的测度不足。本文将FTA缔结从定性问题拓展至定量问题,把网络异质性完整地引入了FTA深化动因理论框架,以此全面估计FTA网络的影响机理。第四,针对构建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战略,本文提供FTA深化视角下条款层面的微观证据。对中国FTA网络位置及关系深度进行评估与模拟,不仅能为FTA深化提供微观细分条款网络证据,还对加快构建面向全球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具有重要实践意义。




自愿性环境规制下的对外直接投资:基于绿色工厂的证据



唐岑岑 邓建鹏 鲍晓华


摘要:自愿性环境规制政策能否规避强制性环境规制政策下的污染跨境转移现象,是一个值得深入探究的议题。本文考察了自愿性环境规制政策与企业对外直接投资之间的因果关系。研究发现,企业进入绿色工厂名单能显著提高其对外直接投资,且经过一系列检验后结果依然成立。机制分析表明,企业在进入绿色工厂名单后,获得的政府补助能有效缓解企业的融资约束;同时,“国家级绿色示范工厂”称号的信号效应降低了东道国政府与企业间的信息不对称,促进了向环境监管程度高的国家进行对外直接投资。绿色制造政策对非国有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企业的绿地投资和高污染行业的绿地投资促进作用更明显。通过提高符合环境标准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自愿性环境规制政策降低了“污染天堂假说”的可能性。本文为中国推动制造业绿色转型,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经验证据和启示。

关键词:自愿性环境规制;绿色工厂;对外直接投资;污染天堂假说

研究数据:本文使用的数据来自绿色工厂数据,金融时报的fDi Markets数据库,汤森路透的SDC全球并购数据库,SMAR的上市公司数据库,以及耶鲁大学的环境保护绩效指数。

研究方法:实证分析

研究贡献:第一,从对外直接投资视角拓展了自愿性环境规制政策效果的相关研究。目前,关于发展中国家自愿性环境规制政策的效果研究主要集中于企业的节能减排和绿色创新等环境相关表现。尽管已经有研究考察了这类政策对出口的影响,但对企业在国际市场的其他表现,尤其是对外直接投资的研究比较缺乏。相对于贸易的产品转移,对外直接投资涉及整个生产过程的国际化,对东道国的环境影响更大,因此会受到更加严格的环境监管。本文利用绿色制造政策这一准自然实验,研究了自愿性环境规制政策对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影响,为发展中国家的自愿性环境规制政策实施效果增添了微观证据。第二,创新性地研究了绿色制造政策对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作用,增添了不同类型自愿性环境规制政策的影响机制研究。以往的研究多以代表性的自愿性环境规制政策——ISO14001认证作为研究对象,发现其在削减企业与利益相关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与ISO14001认证不同,绿色制造政策是中国实施的一项自愿性环境规制政策,参与规制的企业不仅能和ISO14001认证一样获得称号,还能获得政府的补助,这有助于缓解企业在对外直接投资时面临的融资问题。本文基于绿色制造政策,从政府补助和信号效应两个角度探讨其促进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影响机制,为不同类型自愿性环境规制政策对企业的影响提供了经验证据。第三,本文丰富了绿色制造政策的经济效应研究。作为一项2016年颁布的政策,目前关于绿色制造政策影响的研究较少。已有文献关注了绿色制造政策对企业股价波动(Chen et al.,2021;陈艳莹等,2022)和环境信息披露(王茂斌等,2024)的影响。本文则从对外直接投资视角,研究了绿色制造政策对企业长期发展的影响,丰富了绿色制造政策的政策效果评估证据。







注:本栏目文章来源为中国知网或期刊官网已公布全文的最新研究成果,如有遗漏,敬请谅解。本文仅作学术交流,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发刊所有。如需转载本文,请联系授权。




上一篇:【国际贸易研究动态】2025年第06期

下一篇:没有了!

在线留言

Online message

姓名

电话

留言内容

联系我们

Contact us
全球创新与治理实验室
扫一扫关注
  •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惠新东街10号求真楼
  • 电话:   64492060
  • 邮箱:giglab2024@163.com
  • 网址:http://gig-lab.cn
Copyright © 2024 全球创新与治理实验室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