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研究动态】2024年第04期
发布时间:2024-09-26
浏览次数:38
国际贸易研究动态栏目旨在推送《中国社会科学》、《经济研究》、《管理世界》、《经济学(季刊)》、《世界经济》等中文权威期刊发表的国际贸易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力求为大家提供及时、准确、高质量的国贸领域前沿···
国际贸易研究动态栏目旨在推送《中国社会科学》、《经济研究》、《管理世界》、《经济学(季刊)》、《世界经济》等中文权威期刊发表的国际贸易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力求为大家提供及时、准确、高质量的国贸领域前沿动态。
文章目录
《经济研究》 2024年第3期
《管理世界》 2024年第4期
《经济学(季刊)》 2024年第2期
《世界经济》 2024年第4期
文章内容介绍
《经济研究》
深度区域贸易协定的第三方效应与企业出口存续:信息成本的视角
韩剑 刘逸群 郑航
摘要:本文基于企业维度数据研究区域贸易协定(RTA)对非成员国企业出口存续的第三方效应,并从信息成本视角揭示了第三方效应的来源。与传统的贸易转移观点不同,本文使用2000—2016年中国企业海关数据库以及深度贸易协定数据库研究发现,深度RTA对第三国企业具有积极的溢出效应:新老出口目的国之间签署RTA以及RTA深度的提高均有助于提升中国企业的出口存续概率,这一结论在多个维度的稳健性检验下保持一致。基于条款分类的初步研究表明,WTO-Plus条款、WTO-X条款以及非歧视条款深度的提高均产生了显著的第三方效应,特惠条款深度的影响则相反。机制分析发现,信息成本下降是第三方效应的主要来源,本文从不完全合约以及标准协同等两个视角为这一结论提供了佐证。最后,本文进一步证明,中国与缔约国之间的RTA深化具有类似的第三方效应,即当企业出口到与中国的缔约国存在RTA以及拥有共同语言的国家时,中国与缔约国之间的RTA深化有助于提高其出口存续概率。本文研究结论为中国企业出口关系的多元稳定提供了微观经验证据和政策参考。
关键词:区域贸易协定;第三方效应;信息成本;出口存续
研究数据:本文使用的数据包括:一是中国海关企业数据库(2000—2016年)的微观出口数据;二是世界银行发布的深度贸易协定数据库;三是CEPII提供的引力变量数据库,其提供了本文所需的国家对之间是否具有共同语言、共同边界以及殖民历史等控制变量;四是WTO提供的STC(specific trade concerns)数据库;五是世界银行提供的全球治理指标数据(worldwide governance indicators,WGI),该数据从发言权和问责制、政治稳定和没有暴力/恐怖主义、政府效能、监管质量、法制和控制腐败等六个方面衡量了国家治理能力,本文将其归一化处理;六是International Country Risk Guide(ICRG)所构建的经济政治不确定性指标,ICRG将国家风险分为政治风险、金融风险和经济风险,总计200分,分值越大代表风险越低;七是Nunn(2007)提供的行业维度的合约密集度数据与Schmidt&Steingress(2022)提供的国家对—行业维度的标准协同数据。
研究方法:实证分析
研究贡献:第一,在“构建多元稳定的国际经济格局和经贸关系”的政策指引下,从新老目的国之间是否签署RTA的角度研究了企业出口存续的影响因素。本文研究结论不仅从微观层面厘清了企业出口市场扩张路径与其出口存续之间的关系,在宏观层面对实现我国出口的“多元稳定”也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是对企业出口行为尤其是出口稳定性方面相关文献的有益补充(吴群锋和杨汝岱,2019;刘洪愧,2022;铁瑛等,2023)。第二,详细探究了第三方效应的来源,从RTA文本视角对条款范畴和属性进行区分,并重点发现了WTO-X等边境后条款深化带来的第三方效应,在扩展第三方效应内涵的同时,也为第三方效应的来源做出了更多的探索性工作。第三,对Lee et al.(2023)的研究进行拓展,不仅将研究视角从企业进入延伸到其进入后的出口动态,并且基于信息成本角度,进一步厘清了第三方效应的作用机制。不同于Lee et al.(2023),本文发现RTA的第三方效应不仅能够降低企业进入时的沉没成本,在降低固定成本方面同样具有重要作用;第三方效应主要通过降低出口信息成本发挥作用。第四,考虑到中国目前的RTA签订数量以及深度均有较大幅度的提升,本文进一步基于中国视角,研究并证明了中国RTA深化同样对中国企业出口到第三方国家具有正向溢出作用,这对中国积极推动自由贸易区建设提供了经验支撑。
《管理世界》
《经济学(季刊)》
《世界经济》
人民币跨境结算改革与企业出口
注:本栏目文章来源为中国知网或期刊官网已公布全文的最新研究成果,如有遗漏,敬请谅解。本文仅作学术交流,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发刊所有。如需转载本文,请联系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