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动态 活动·动态
学术会议

学术会议 | 华中科技大学第七届中国开放与发展研究论坛主旨演讲《贸易摩擦与全球供应链转移》

发布时间:2024-09-23
浏览次数:31

2024年5月,实验室主任吕越受邀参加由华中科技大学张培刚发展研究院开放与发展研究中心和华中科技大学自贸区研究中心承办的第七届中国开放与发展研究论坛,并作主旨演讲报告《贸易摩擦与全球供应链转移》。天津大学马···

2024年5月,实验室主任吕越教授受邀参加由华中科技大学张培刚发展研究院开放与发展研究中心和华中科技大学自贸区研究中心承办的第七届中国开放与发展研究论坛,并作主旨演讲报告《贸易摩擦与全球供应链转移》。天津大学马寅初经济学院创院院长张中祥教授、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张建华教授、香港大学经管学院何国俊教授等出席会议。

第七届中国开放与发展研究论坛研究论文研讨第一场于2024年5月26日上午在经济学院106会议室顺利举行。本次会议邀请了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全球创新与治理研究院执行院长、国家级青年人才吕越及浙江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宋华盛、华中科技大学老师张斯琦、南京大学商学院助理教授徐小聪、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助理教授罗璇共五位宣讲人分享最新研究成果。会议由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教授陈波主持。

吕越以《贸易摩擦与全球供应链转移》为主题进行报告。在外部贸易风险不断叠加的情况下,确保产业链和供应链的安全性至关重要,这直接关系到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建设。文章利用2017-2019年FactSet Revere数据库的企业级全球供应商-客户关系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法深入研究了中美贸易摩擦对全球供应链转移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中美贸易摩擦导致美国企业逐渐减少与中国的合作,这可能是由于利润和风险效应的双重作用。与此同时,具有更高研发水平和更多供应商的“超级明星”供应链企业受到的影响相对较小。中美贸易摩擦加速了供应链向“本土化”和“安全化”的趋势,这一趋势日益明显。

宋华盛以《Export Adjustment to Import Protectionism: The Role of Input-Output Linkages in the US-China Trade War》为主题进行报告。针对2018年以来美国对中国出口商品加征关税的行为,中国相应地对从美国进口的商品加征了报复性关税。文章利用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的中国海关分类数据,分析了中美贸易战中中国出口企业如何应对中国的报复性关税。实证结果表明,中国报复性关税的进口冲击会沿生产链传导至出口,导致中国出口到第三市场的产品价值和价格同时下降,产生纵向溢出效应。报复性关税对不同产品的影响具有异质性,表现在出口双边际、贸易模式和企业所有权方面的差异。机制分析阐明了出口质量下降效应在转嫁中的突出作用,其决定性作用超过了竞争效应的影响。

张斯琦以《Assessing the Impacts of Equivalency Agreements in International Organic Trade》为主题进行报告。文章采用BLP(随机系数 logit)模型来估算2011-2019年OEA对向美国、加拿大和丹麦市场运输有机农业食品的出口国市场份额的影响。并以Eaton和Kortum(2002)为基础,假定价格最低的出口国将获得主导市场份额,价格方程取决于未观察到的与产品相关的农业禀赋和贸易成本。在模拟贸易模式中,具有类似农业生态比较优势的出口国之间的市场份额贸易成本弹性较高,从而产生了有机农业食品的近似替代品。研究发现,假设53家非OEA出口商在2017年与美国签署了OEA,那么其在美国市场的模拟市场份额平均会从1.3%上升到3.1%。

徐小聪以《Estimating the Pro-competitive Effect and Variety Gains using Firm-level Data》为主题进行报告。以往的研究因对效用函数、生产率分布和市场结构假设不同,导致得出了不同结论,但很少有研究利用微观数据来估计贸易福利的促进竞争效应。文章首先建立一个将国内和国际贸易产生的消费者福利分解为生产率收益、促进竞争效应和品种收益的模型,并利用2000-2013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和中国海关数据,估算了中国消费者从国内和国际贸易中获得的有利竞争效应和品种收益。此外,作者在更为综合的Chinese Industrial Classification (ClC) 2行业层面估算贸易福利,并使用不同的时间间隔与之前一些学者使用的方法进行比较。

罗璇以《How does Deep Integration Affect Third-country's Innovation: Evidence from China》为主题进行报告。近年来,全球自由贸易协定(FTA)的签署数量迅速增长,但中国的参与仍然有限。文章通过分析各国之间FTA签署条款深度的差异,研究了中国各地区产业在暴露于外部FTA冲击下的创新表现,发现总体效果为负。进一步异质性分析显示,劳动密集型产业受负面影响最为严重,其次是资本密集型产业,而技术密集型产业则表现出正面影响,显示出更强的创新能力。在公司层面,专利数据分析表明,只有生产率较高或规模较大的公司才进行了更多创新,显示出企业的规模和生产率在应对外部FTA冲击时的重要性。

会议最后,陈波对各位嘉宾的精彩分享表示感谢,并强调此类学术交流平台不仅拓宽与会者的学术视野,并且加强了学术研究的思想碰撞与融合,有助于推动学术界的共同进步。

附微信公众号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FvWrWDWDd7XKciM0oJjz_w


在线留言

Online message

姓名

电话

留言内容

联系我们

Contact us
全球创新与治理实验室
扫一扫关注
  •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惠新东街10号求真楼
  • 电话:   64492060
  • 邮箱:giglab2024@163.com
  • 网址:http://gig-lab.cn
Copyright © 2024 全球创新与治理实验室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