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引资、激励扭曲与企业策略性创新——来自工业用地出让的经验证据,《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24年第7期
发布时间:2024-09-23
浏览次数:99
作者:吕越、张昊天、谢红军
摘要:本文首先构建理论模型解释了地方政府的土地引资导致企业策略性创新的激励扭曲现象.由于政企双方之间的专利信息不对称,企业为获得工业用地使用权和"隐性补贴",会主动迎合地方政府对高技术企业的偏好,···
作者:吕越、张昊天、谢红军
摘要:本文首先构建理论模型解释了地方政府的土地引资导致企业策略性创新的激励扭曲现象。由于政企双方之间的专利信息不对称,企业为获得工业用地使用权和“隐性补贴”,会主动迎合地方政府对高技术企业的偏好,在事前采取“重量轻质”的策略性创新。企业获得土地后,为应对地方政府对经营成果的后续验收,仍然会延续此前的创新行为。其次,使用制造业企业信息和工业用地出让记录的微观匹配数据,实证检验了地方政府的土地引资模式对企业专利数量和专利质量的影响。研究发现,获地企业相比未获地企业的专利数量明显提升,但专利质量则显著下降,该现象在获得协议出让土地和特殊经济区土地的企业中尤为突出。本文还分析了土地隐性补贴的内在机制和事前事后的专利迎合行为。研究结果表明,缓解土地引资对企业创新行为的激励扭曲,提高工业用地创新效率,实现由“创新大国”向“创新强国”战略转型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土地引资;信息不对称;激励扭曲;策略性创新;隐性补贴;
成果推荐
-
-
美国对等关税政策对我国贸易的影响及应对策略,《商业经济与管理》,2025年第5期
2025-08-22
-
Environmental Spillover of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Evidence From Policy Liberalisation in China,《The World Economy》,21 May 2025
2025-05-23
-
解码中国产业转移新范式:特征识别与韧性构建,《澎湃新闻》,2025年4月17日
2025-04-23
-
“一带一路”倡议与中国高水平对外开放,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25年3月
2025-03-19
-
金融发展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绿地投资——基于母国和目标市场特征的异质性分析,《世界经济文汇》,2019年第2期
2024-10-29